【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王晋斌:新全球化:基于区域合作基础之上的全球化
发文时间:2020-04-05

王晋斌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随着大疫情的持续冲击和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全球在共同抗击疫情和防控金融风险的进程中,国际上不时传来了“逆全球化”的不和谐声音。这使得人们对未来经济全球化产生了担忧:世界会因为疫情冲击而出现严重的“逆全球化”趋势。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去看待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各种贸易和投资摩擦,去看待世界经济历史中出现的分分合合现象,我们也许会发现经济全球化真的变了,但它正在向另一种形式的全球化演变。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全球化。这种新全球化的本质是基于区域合作基础之上的经济全球化。

过去30年,可以看作是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30年。依据世界银行(2018)年的研究,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财富的快速增长,我们看到中等及以上收入经济体在全球财富占比中的快速增加,OECD和非OECD高收入国家在全球财富中占比的下降;我们也看到了贫穷国家人均财富与高收入国家人均财富差距的扩大现象。世界在不平衡中发展,这也是世界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也在所难免:全球化意味着贸易关税的大幅度下降,竞争的程度会提高,竞争能力决定了国际贸易红利的分享是不平衡的;全球化也意味着跨境资本流动限制的减少,资本追逐风险与收益权衡的行为使得资金的流动不会出现“雨露均沾”的现象。

从全球区域贸易安排的增长速度来看,1960年声明实施RTAs、实际实施RTAs和声明实施以及不活跃的RTAs的数量分别为4个、3个和6个,到1990年这三者也只有48个、42个和87个。在90年代经济全球化兴起之后,RTAs的数量呈现出快速的增长。1990-2000年的十年时间里,这三者分别上升到186个、157个和269个。截止到2018年10月28日,全球声明实施RTAs、实际实施RTAs和声明实施以及不活跃的RTAs的数量大幅增长到463个、289个和677个(图1)。

微信图片_20200405190555.png

资料来源:WTO. Secretariat. October 28, 2018. 注:声明实行RTAs是指:货物、服务以及进入一个RTA 是分开计算的。实际实施的RTAs是指:货物、服务以及进入一个RTA是一起计算的。所以声明的数量大于实际的数量。

这就是我们过去30年看到的区域化贸易方式对全球化贸易方式的替代。主要原因有几点:首先是多边谈判难度大。由于各个经济体条件差异很大,彼此的核心利益关切存在明显的分歧,导致WTO有些谈判进展缓慢。比如多哈回合谈判2001年以来就处于僵局,直到2013年WTO成立近20年来才达成首份多边贸易协定。尽管2013年WTO成员国达成了“巴厘一揽子协定”,但是印度、古巴、玻利维亚、阿根廷、南非等国反对签署“巴厘一揽子协定”,直到2014年底成员国才实质性获得通过,各国具体落实这个协定可能还存在不确定性。其次是双边能谈的,彼此之间的条件差距相对小,核心利益关切的差距比较小,因此容易谈成。再次是双边的谈判协议形式灵活。可以就某一个具体领域签订协议,不一定需要总体的协定。最后是双边或者区域贸易协议更容易彼此监督,实施的成本相对低。

问题就来了:区域化贸易是不是就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逆全球化”?答案是否定的。

从字面上看,很显然“区域化”不是“全球化”,区域的分割会对全球化造成负面影响。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区域分割?答案的重点是区域利益集团和贸易标准的差异。比如美墨加协议(USMCA)中规定汽车零部件来自本地区零部件采购的比例将从62.5%提高到75%;同时在新协议的条款里有一项旨在禁止与“非市场化”国家达成自贸区的条款。如果USMCA中任一成员与他们认为的“非市场化”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则其他成员可以在6个月后退出,并建立自己的双边贸易协议,等等这些条款带有明显的区域利益特征。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贸易区是高标准贸易区,基本在向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三零”贸易区发展。过去2年全球出现了不少高标准的贸易区,我们还看到了美韩自贸协议、日本主导的COTPP协议、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美日自贸协议等等。

这就使得我们需要转换视角去看待各种区域贸易形式的发展。经济的区域化本质是贸易标准的区域化,更高的标准意味着更高层次的经济全球化。不同的区域可以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制定不同的经济合作标准,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因此,我们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诞生了不少大的区域型贸易组织(表1)。

微信图片_20200405190608.png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也会不断推进贸易的区域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在2010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完全由发展中国家成立的自由贸易区。在此10+1的基础上,10+6的RECP将是基于WTO规则基础上更高水平的自贸协定区域合作协议。RECP一旦签署,区域内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和EU28相当的水平,将与美墨加、EU28并称为世界上三大贸易区,对亚洲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意义重大。

未来的全球化可能会朝着一种新的全球化模式演变:这种全球化将是基于区域化基础上的全球化,是相对势均力敌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更能够迫使经济体不断挖掘不同区域内的分工潜力,刺激区域内的贸易和增长;这种全球化能够向外界表达区域内部相同的声音,有助于全球化中区域利益的维护;这种全球化将激励不同区域贸易标准的不断升级,有助于推进更高层次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也能够更好的挖掘单个经济体内部的竞争潜力,经济体可以在一国内部设立高标准的自贸区来参与高水平的全球竞争(比如中国的上海自贸区等),对本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当然,发达经济体这种高标准的经济区域化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对不发达的经济体造成贸易壁垒,这或许是侧重区域利益合作和高标准的经济全球化残酷竞争带来的难以避免的成本。全球非资源类的发展中经济体唯有自强,不断提高技术标准方可融入新全球化的全球价值链。

因此,尽管我们感觉到了国际上不时刮来“逆全球化”的阵阵“冷风”,但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区域贸易基础上强调区域利益合作和更高标准之上的全球化,是一种新全球化。新全球化或许是未来国际经济的新秩序。

文章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