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胡乃武: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谈经济发展的前景
发文时间:2014-06-22

 中国网6月22日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香港经济导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于2013年6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网现场直播。著名经济学家、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教授胡乃武教授为大家讲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以下为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谈经济发展的前景”。为了节约时间,我念稿子了。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先提出的,是指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接近3000美元左右,而进入中等收入绝对值以后,其经济难以继续保持之前的高速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难以达到10000多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水平。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收入水平的标准,人均收入高于1227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处于1006美元至1227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少于100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


 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人均国民收入为1006美元至3975美元之间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为3976美元至12275美元之间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数报告的数据,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930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增速趋于放缓。1978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9.8%,2009年下降为8.7%,2012年进一步下滑到7.8%。鉴于这种情况,中国的经济学界开展了关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大体上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中等收入陷阱本身是一个伪命题。第二种意见,中国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第三种意见,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针对这些不同意见,我想谈两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伪命题。说中等收入陷阱是伪命题,这是缺乏根据的。综前所述,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由世界银行最先提出的,是对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以后经济长期停滞,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种现象所进行的概括。这些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停滞现象。二战后,这些国家由于没有进入美苏冷战,使经济得以平衡发展,再加上这些国家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从而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当时,这些国家由于其产业结构没有实质升级,外贸出口仍然以低附加值的资源和农产品为主,再加上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因而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马来西亚、菲律宾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这些国家大量引进外资来发展本国经济,因而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在此以后这些国家由于货币政策的失误,以及对实体经济的过度轻视,导致在东亚经济危机期间遭大量外资洗劫从而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初为叙利亚为首的中东国家,这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由危机期间靠大量出口石油,使人均收入迅速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当时,这些国家由于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再加上宗教冲突、战乱频发等原因,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最后跌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总的来说,不能认为中等收入国家是一个伪命题。

 

  第二,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换句话说,就是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看,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自从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以来,经济下行,GDP平均增长率由过去的10%逐步下降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7.7%。据此,有的同志提出,中国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里,即使没有2008年危机对增长的不利影响,再继续保持过去的10%的高速增长亦是不现实的,但是仍然可以实现年平均7%到8%的较快增长。事实上,中国政府所制定的未来经济发展规划,就是把预期增长的目标确定为7.5%,可见这种年平均7%-8%的增长目标,是中国政府基于未来一个时期的实际情况而自己作出的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个目标,国家生产总值只需要年增长7%就够了。按照这个目标,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就将超过10000多美元,从而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中国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里,仍可以保持7%-8%较快的增长呢?

 

  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将会为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从工业化水平区域分布来看,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则仍然偏低,区域差异较大;从地区工业结构来看,各地区工业在技术水平、产品层次都存在着同构性,这种雷同的工业结构有待优化。由此可见,中国工业化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国工业化的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就会促进经济持续地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必将拉动投资和消费较快增长。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6%,与经济发达国家70%的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这52.6%的城镇化水平中,还包括有2亿多未真正成为城市居民的农民工,他们虽然正在城市,但其消费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却远远不及城市居民。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时,正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未来20年来,中国城镇化将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从而就会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从投资需求方面来看,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逐步壮大,房地产市场投资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也会相应增大。从消费需求方面来看,2012年中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农村居民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至于二者在消费方面的差别,那就更大了。农村1.2亿富余劳动力转入城镇,连同他们的家属,将有4亿人由农民变为市民,这必将显著地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更快地增长。其二,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矛盾不断出现,也不断解决,永无止境。这些矛盾是社会与社会自身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加以解决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改革与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是要改革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某些方面,直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像恩格斯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的社会,通过改革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因此,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在未来一个时期的深化改革中,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政府与其相匹配的税收体制。一方面要立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中央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社会的宏观管理,地方政府只要做好本地区公共和社会管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切实保障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第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橄榄型的分配格局。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高达0.474,收入差距较大。要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要更加重视公平,健全收入社会保障和转移社会再分配之后的调节机制和强化再分配调节功能,既要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整力度,更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

 

  第三,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打破国有企业中行政性的垄断,将垄断行业中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分离开来,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资源垄断业务的监管,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可以做好的就交给市场取做,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国有大型企业。

 

  第四,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在农村应进一步推进土地征地制度改革,建设土地流通市场,促进家庭农村的发展,扩大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城市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第五,加强交易体系改革,构建现代交易体系。科学技术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韩国的发展经验表明,教育和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持续性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的根本途径。中国应进一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同时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使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保持合理的比例,使进城务工者具有一技之长,从而有利促进就业和加快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要提高经济增长总量,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为此就要将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优化经济结构上来。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强化科技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同时,国家应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多层次经营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第二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应加强区域规划和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快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培育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在需求结构方面,应该由过去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向主要靠外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总体来说,中国之所以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就是上面讲的三个原因,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将会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将为中国未来经济的较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会为中国未来经济较快发展提供永久动力。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