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陶然:改革土地市场 化解增长难题字号
发文时间:2012-08-23

中国经济正面临下行压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垄断性行业外,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的出口增速由6月份的11.3%陡降至1%,进口也仅增长4.7%,进出口总值为3287.3亿美元,增长2.7%,贸易顺差收窄了16.8%,外贸形势疲态再现。

  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如果不进行改革,不管做怎样的宏观调控,都会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为未来中国5-10年保持高经济增长寻求新突破口的问题。要想保证经济中长期高速增长,同时又想抑制资产泡沫、控制通胀率,政府必须要通过政策改革放开一些行业和部门,包括垄断行业和土地、房地产市场,这样才能让短期宏观放松政策所释放出来的资金,实实在在地资本化、产业化,而不是泡沫化。

  在最开始的时候,实体企业最大的困难的确是融资,但最近几个月,融资需求已经大规模下降,因为现在外部市场环境恶化,订单减少、需求不足,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果行业本身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即使融到资也不起作用。由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产能过剩,大量资金逐渐流入到房地产、证券等资本投资领域。本世纪以来,政府不得不控制,让人民币不要升值,才能把过剩的产能推向国际市场,巨额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人民银行又不得不发放人民币来对冲外汇,导致经济流动性过剩,房地产泡沫迅速吹大。中央在调控了房地产以后,其他的一些农产品(比如大蒜、生姜、绿豆等)、玉石、字画、古董等,都严重泡沫化,因为实体经济领域收益回报率低,资金就流入到其他的行业。

  产能过剩本来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但如果规模过大,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那么,今天的局面是如何酿成的呢?从根源来讲,这与要素市场被行政强制干预有关,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人为压低土地、资本、劳动力、环境等经济要素的价格,一般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廉价地获得土地、劳动力、资本,又无须对环境负太多责任,从而投资和产能增加过快,而要素的所有者(通常是农民和农民工)收益过低,其结果是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形成对外需的强烈依赖。而中央政府又通过压低人民币汇率,把地方政府因为招商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推向国际市场。

  在全世界较大的经济体中,像中国这样高度依赖出口的很少。在经济危机出现以后,政府采取了财政补贴的方式试图推动内需,但那不过是杯水车薪,效果十分有限。要根本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要缩减供给,淘汰过剩的产业链,允许社会闲散资金进入高利润的垄断行业,让更多的人获得就业,同时要增加国内市场需求,进行要素市场的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让要素所有者获得更高的收入,过剩的产能才能慢慢消化。如果不放开垄断性的行业,通过任何其他的改革都没有用,比如政府扶持了一些新兴产业,但是实际上它们的发展前景比较有限,而且新兴产业同样可能会泡沫化,比如光伏、高铁、飞机等产业都出现了问题。

  垄断行业的改革涉及到众多利益集团,改革的难度很大,这就要注意采取策略。房地产业同样是垄断行业,虽然开发商有成百上千家,但是土地是政府垄断的,所以必须增加土地的供应方。

  未来2-3年我国的经济可能会出现较快的下滑,因此如何通过改革加快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决策的关键。需要指出,垄断行业和土地市场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大事、难事,而这些改革也不是仅仅通过发布一些文件,推行一些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政府部门和学术界非常扎实研究每个要放开领域面临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深入考察改革后这些领域潜在损益,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利益补偿和激励机制,既向既得利益群体施加改革的压力,也给他们配合改革的激励。

  与其他垄断行业的改革相比,土地改革的阻力可能相对较小,因为现在卖地越来越困难,地方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逐渐减少,如果此时放手,允许农民自己开发土地,而政府只管征税,对地方政府和农民双方,都是最好的选择。尤其对城中村和城郊村的农民而言,允许他们自行建房给外来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者住,或者允许他们直接将土地卖给开发商,政府可以从中抽税,包括建设过程中大量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建成后可以长期抽取的物业税、房产税。如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增加住宅用地供给,不仅可以逐渐消除房价泡沫,带来经济增长,还可以为将近两亿农民工提供可支付的住房,从而为政府大幅度节省保障性住房开支。

  这样就解决了上述要素中的土地要素问题,让土地要素的所有者即农民,可以获得市场化的土地价格,而不是被政府强行征地获得的一点点补偿,这样一方面农民的收入得以迅速提高,同时降低了城市打工者的购房或租房成本,有利于提高城市化进程,从而形成新的购买力,拉动内需,在房价降下来之后,有能力购房的人口也会大幅增加,这些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作者系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教授 本报记者 徐伟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