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宏观经济论坛:财政刺激仍有空间
发文时间:2010-03-31
  财政刺激“子弹”的多寡,关键看税收家底和债务承受能力。2010年10500亿元财政赤字的规模相对比较保守,其实还可以再加码。


  如果2009年的“最困难”仅仅是环境的恶劣,那么2010年的“最复杂”则意味着宏观经济面临冷热参半的纠结,和目标复杂多元的变数。

  中国依靠财政支出的强力刺激挽救经济,就如同给心脏病人打“强心针”,药物的效力只能维持开始的一段,而后就会自动衰减。据国际投行渣打的测算研究,中国财政的刺激效力,经周期性调整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09年年中达到7%的峰值后一路下滑,至去年底时已衰减至1%。

  如果继续实施财政刺激,是否会加剧产能过剩,诱发资产价格泡沫?一句“积极的财政政策”听起来一如往常,但内涵却是十分丰富。

力度小于去年
  立足于反周期措施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门已定。对货币政策而言,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能够一目了然:加息或减息、放贷或收贷,进退皆有办法;而财政政策的退出,单就规模很难看出个所以然来。

  “看财政刺激的力度主要看赤字,看赤字主要看它的变动规模”,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20日在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宏观经济论坛上解读“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如是说。

  2008年,全国财政赤字1110亿元,2009年为应对危机,赤字激增至9500亿元,占GDP比重2.8%,今年计划扩大1000亿元规模,达到10500亿元,预计占今年GDP比重仍可保持在2.8%。

  温家宝在全国“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如此安排是考虑到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

中央和财政部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经济虽然企稳回升,但增长不稳,根基不牢,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巩固。

  高培勇表示,财政既然需要继续扩张,关键就看增量。“如果去年赤字9500亿,今年仍然是9500亿,就无所谓扩张。但是,今年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已经小于去年。”

  前财政部长项怀诚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称,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支出的刺激效果更直接,在经济体系内经历的环节少,属于“立竿见影”型,但是,不加节制地刺激势必造成副作用。

意义含混的“退出”

  2008年末,中央推出规模浩大的“4万亿”时,计划中央财政支出总共1.18万亿元。分解到各年后,2008年安排支出1040亿元,2009年4875亿元,2010年则为5885亿元。

  后来,2009年中央为应对支出,将当年的4875亿元向上调增了163亿元,而这163亿元就由2010年计划安排的5885亿元中支出,从而确保不突破早前划定的“1.18万亿”,因此分解到今年的新增中央投资就只剩5722亿元。

  从财政赤字由9500亿元扩张至10500亿元,到“1.18万亿”的严防死守,财政政策一方面力求保持刺激,一方面则立显克制。这正是财政政策面对目标多元的复杂局面下,在“积极”和“退出”之间的折回与盘旋。

  如前述渣打银行的报告所列,即使财政刺激的规模保持与去年同等的水平,财政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可能是下降的。这是自然经济规律,而非财政政策主动退出的结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对本刊记者表示:“财政政策今年全年都不存在退出问题。今年的重点在于如何推进结构调整,而不是总量退出。”

  申银万国研究所近日发布研究称,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应对危机的后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中国1997年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后,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直到2003年才恢复正常。根据中国过去10年财政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的经验,申银万国预计,2010年中国政府决算支出增速将超过15%。

  对于支出风险,中央多次重申,政府今年要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下工夫,既要保持政府公共投资力度不减,又对新上项目严格控制,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避免“半拉子工程”。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拟安排的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包括新增的5722亿元在内,总共9927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632亿元,包括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2536亿元)、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981亿元)、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980亿元),以及自主创新(742亿元)等领域。

  或许,对财政政策而言,单纯地谈是否应该“退出”,以及如何“退出”本身就是个十分含混的概念。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决策者的施政重心正从短期的危机管理转向如何促进经济长期有质量的增长,因此反观所谓“财政政策的退出”,恐怕只是个大而无当的词汇。

仍有扩大空间

  不过,2010年的“复杂”除了体现在保持刺激的必要与防止通胀的纠结,还面临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

  笼罩在“无就业复苏”阴云下的美国,和被主权债务问题缠身的欧盟,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中国是否还有财政刺激能力应对外来冲击呢?

  财政刺激的“子弹”多寡,关键看税收家底和债务承受能力。

  虽然部分企业曾遭受金融风暴的重挫,但2009年以来,中央税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增长。

  财政部税政司的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514.7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9.8%。其中,受经济增速下滑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影响,前5个月税收收入累计减收2490.82亿元。而从6月份开始,部分税种就实现较快增长并逐月加快,带动累计税收总收入从9月份开始实现增收。分季度来看,全年各季税收增幅分别为-10.3%、-2.36%、22.58%和42.7%。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日前回答本刊记者提问时指出,表面上看,2009年的税收增长率波动很大,但这是2008年基数不稳定的干扰结果。剔除基数波动因素,2009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一直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许善达对记者说:“预计2010年税收也能维持稳定增加”。

  渣打银行近期的一份报告显示,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也就是国库账户余额,已由2009年初的1.5万亿增加到了2009年末的2.2万亿元。“中国政府财力雄厚,坐拥巨额外汇储备,能够应付任何国内震荡,而且不需外部资金”。

  “1万亿的赤字遇到极端的情况还可以加,但现在没有必要。”贾康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1万亿元的财政赤字规模只是绝对量在增长,但财政赤字的相对量(即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并没有上升,相对数今年和去年是一样的”。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利生也对本刊记者表示,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今年多支出1000亿元赤字和去年比不算什么,10500亿元的规模显得有些保守,其实还可以再加码。

  从去年到今年,中央安排的赤字规模明显提升,但占GDP的比重都在2.9%之内,未达政府赤字率3%的国际警戒线。

  从政府债务率角度看,截至2009年底,中央财政国债余额7.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20%左右,较国际通行的60%的警戒线尚有很大空间。考虑到各地大量存在的地方融资平台实际上是政府的隐性负债,以地方融资平台负债8万亿元计算,政府总负债仍不超过GDP的46%。

  高培勇对此评论说,欧盟3%和60%的指标只不过是政治妥协的产物,但是当我们没有其他指标作为参照的时候,现在也只能用欧盟的这两个指标作为参考。贾康也认为,“3%只是欧盟划的线,中国要动的话,动多少,可以相机决策。”

  现在,尚未得到明确梳理的隐患就是伴生“4万亿”而来的各地方融资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此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地方债务的最大风险在于“目前根本摸不清到底有多少,具体情况如何。”

  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5万亿元;财政部贾康的估算则是,截至2009年底,中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则认为,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含票据)约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净新增约3万亿元。

  不过,高培勇表示,有中央财政的“家底”作支撑,仍能比较看好地方债解决的前景。

  数字显示,全国国有资产总额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60万亿,外汇储备则有2.4万亿美元之多,为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留下了较为充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