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李丽萍:高校教材市场终端角逐白热化
发文时间:2017-09-22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一时间刷了屏。与这份名单的“热热热”相比,“难难难”却是不少出版机构高校教材负责人焦心的感叹。


采访中,很多出版人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国家教材政策变化、高校招生萎缩、就业形势改变、自主采购普及、盗版复印猖獗、数字资源需求明显增加以及民营力量的介入等,这诸多因素让教材市场“犯了难”。具体表现为原有优势教材被“挖角”、印数下降、品种缩减、码洋减少、营销发行费用大幅增加、数字化投入居高不下等。


在经过10余年的野蛮竞争后,高校教材市场俨然已经从“蓝海”变成“红海”,出版格局也逐渐走向集中,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被淘汰出局的速度加快,留给中小型出版社的高校教材出版市场正在逐步萎缩。当然,也有出版人表示,高校教材出版的“难难难”,正在推动着市场回归理性,倒逼出版人在内容策划、作者和渠道维护、发行方式上寻找自身的竞争优势。


顺势而行强化板块调整


高校教材的出版不仅要紧跟教学需求的“风向标”,甚至要前瞻性地根据就业形势,教学改革、院校专业的调整等预测读者市场的变化,适度调整出版方向。


据重庆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柏子康介绍,近年来,该社高校教材出版整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但每年增长不多。其中,增长板块集中在风景园林、应用型财经、酒店管理、影视传媒等专业上,下降板块主要是计算机、矿山开采等专业。在选题策划上,重大社注重紧跟新科技和新潮流,新增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影视传媒、新媒体等专业,保持专业板块构造和出版内容上不落伍,适应新时代学生喜欢关注新科技、新媒体等特点。


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发展及自身编辑资源优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加强了医学、职教、土建方向的教材出版,相关教材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同时积极尝试根据新兴专业方向、新提法、新理念组织教材出版,如3D打印、物联网、人工智能、新工科、装配式建筑等方面的教材。据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杨志锋介绍,这些新开发的教材由于思路领先、质量较好,已占有市场先机。


国家教材政策变化无疑是推动出版机构进行板块调整的重要力量,对于参与哲学社会科学类教材出版的机构来说,调整已是势在必行。早在2004 年4 月,中央就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该工程的建设目标之一,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140 种左右,基本覆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包括中宣部组织编写的43 种教材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96 种教材。


据悉,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专业课教材已经正式出版34种,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专业课教材计划于2017 年底完成教材初稿编写和大部分审议工作。可以预见,今后几年,“马工程”系列教材在高校的覆盖面将逐渐加大,有望在大部分高校落地。这也意味着,此前涉及相关教材的出版社要重新寻找切入点,尽快通过其他方式取得市场份额。


柏子康坦言,一直以来重大社在“马工程”上产品不多,所以受“马工程”影响有限。不过,在文科教材上,重大社还是设有专门的“社文分社”“经管分社”“外语分社”,加大高校人文素养类通识课教材、选修课教材的开发力度,包括传统文化教材的开发,“这部分教材的开发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更多的要侧重于社会效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在加强学术专著选题开发外,适当增加开发了用量较大的专业方向,诸如创新创业、体育健康、军事理论等专业方向教材,以此弥补板块调整带来的变动。

提高经典教材“配置”


竞争越是激烈,现有的市场越要抓稳。经典、精品教材的“保鲜”每年都是出版机构重中之重,教育部规定,高校教材每3~5年都要修订再版,各家出版社为教材的求新求变制定了保障机制。近年来,除了补充最新学科动态,在进行教材修订时,为教材配备音视频等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常规措施。新技术、新平台更是让教材修订“如虎添翼”。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会督促编辑关心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将教育动态和读者的需要反馈给作者,请作者对教材修订时给予注意。编辑同时将用量、用书bat365在线官网登录、用书意见的收集与反馈,作为常态化工作与作者团队周期性沟通。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在大力推行数字化、立体化教材的出版及修订,实现资源同步升级,如新增在线作业系统,补充新的视频资源等,并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实现链接,引导教师和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关注使用,已开发上线艺术类教材教学资源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在强化市场需求调研、配备数字资源外,还通过升级教材用纸克重及装帧设计水平,打造精品教材的“品质形象”,并为部分重点教材提供修订启动经费,针对不同情况调整作者版税标准和编辑绩效奖励政策,提高编创团队的积极性。


人民卫生出版社在今年7月正式启动全国高等bat365在线官网登录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9轮规划教材修订。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教育中心副主任邬洁提到,该系列教材从1978年出版至今,已经涵盖了53个品种,累计印刷9500万册。在今年的修订中,借助人卫e教平台,想参与编写的作者均可通过网上平台进行在线申报,节约了申报者和申报单位教务部门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便于院校及时了解本单位教师申报和参编情况,安排相关教学与教材编写活动。在编写形式上,采用融合教材的创新形式,加强微课、微视频等富媒体资源建设,将首次尝试把3D、VR/AR技术引入教材。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智慧数字中心副主任郭向晖介绍,截至2017年6月,人卫社融合教材选题788种,已经出版263种;数字教材发行27.7万册,37家数字教材基地试用教材。


对于无纸化、数字化对高校教材的影响,人卫社医学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窦天舒认为,“无纸化”目前看还不成熟,尤其是还不能脱离传统出版而单独应用于医药类高等院校的教学,这也是人卫社基于首套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两年来在全国近40家院校数字基地实际教学中的调研与反馈得出的结论,传统与数字相辅相成的出版模式,更符合当下的教学实际。杨志锋对此表示赞同,他提到,数字化对教材用量的影响程度不是太大,虽然有些bat365在线官网登录要求有数字化配套资源,但并不以数字资源为核心进行教学,还是以传统纸质教材作为教学依据。数字化资源更多作为扩展教学资源、方便教学来使用,与纸质教材不一定是竞争关系,而更多是协同关系。

线上发行平台


重构教材出版产业链


教材需求的市场化在推动出版机构进行精细化的内容经营外,同时对发行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说此前为了应对线下实体店销量下滑,出版机构、经销商通过网店、自建平台等方式得以缓建压力,在当下,这种“一家一户”的教材服务已经很难满足终端院校的需求了。此外,无论是出版机构、经销商还是院校都急于通过相关平台对学生的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画像”,以便更好地作出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教材线上发行平台的出现及应用,已经不仅是提高发行效率了,而是在重构高校教材出版的产业链条。


“材库高校教材管理云服务平台”架构设计师孟清雅在采访中提到,经过6年多的开发和维护,目前材库教材平台已经在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吉林、天津6省市的108所院校落地。作为由重庆世家文化教育服务责任有限公司和贵州高校图书代办站联合其他4省市民营图书公司共同出资的教材管理平台,孟清雅在对材库教材平台进行架构时,就着重打造上游出版商、中游经销商以及下游院校及师生之间的闭环,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为出版商提供选题决策参考和精准营销、缩短经销商的服务链条、为院校提供个性化的教材订购和管理服务。如帮助bat365在线官网登录统计“马工程”“两课”等教材的使用情况。在前期的市场推广中,材库教材平台采取区域联盟的方式加快落地,并为院校提供“分段”服务,院校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将教材征订与课程管理打通。孟清雅明显地感觉到,近年来,无论是出版商、经销商还是院校对线上平台的接受度已经大幅提升了。


目前市场上较为知名的、由技术商开发的教材平台则有石家庄春晓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春晓教材软件”、广州美好前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美好前程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等。


新华书店总店也在加快步伐搭建线上服务系统。2016年,新华书店总店在原有《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基础上,设计了“全国大中专教材网络采选系统”项目,并由独资子公司新华国采教育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研发及运营。该系统是以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大学教育的在校师生为服务对象,集教材信息发布、纸质教材选购、数字教材租赁、教材分析评价为一体的网络平台。据新华国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采选系统按照既定的建设计划,已正式上线运营,并与郑州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34所院校,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25家教材经销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年底,采选系统还将上线“教材无限”在线教育平台及“EIBD教育智能大数据系统”产品,对教材出版信息、高校学生教材购买行为、教材动销数据等进行市场监测分析,为行业提供分析报告及市场反馈。


教材品种的精优化、教材内容的数字化以及发行“线上行”, 无一不是终端服务角逐白热化的表现。此外,目前,“十三五”教材规划的申报及遴选工作正在进行中,已经有部委及地区公示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选题目录,今年末首批“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有望公示。今明两年,市场将迎“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高峰。

原文链接:

http://ex.cssn.cn/ts/ts_wxsh/201709/t20170922_36493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