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彭刚:今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转为结构调整
发文时间:2010-01-28

专家: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宜稳不宜退

专家认为,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而财政刺激经济的力度也会有所减弱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09全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呈现“V”型反转势头。但随“V”型图一起出炉的还有去年12月份快速回升的CPI、PPI,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2010年通胀压力、资产泡沫风险的担忧以及对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疑虑。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表示,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将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但会依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微调,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而财政刺激经济的力度也会有所减弱。经济政策整体取向是宜稳不宜退。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定的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不会变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还会保持适度宽松,但相对于2009年的宽松政策,今年更侧重于“适度”。



  据2009全年经济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而据相关部门预测,2010年M2增速会降至17%左右,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降至7.5万亿元。



  “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总体来讲是极为宽松的,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但现在货币政策应恢复到正常状态”。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好转,货币政策应从过度宽松向适度宽松回归。货币供应量、信贷增长应控制在一个适度宽松的范围内。



  此外,他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和房地产业泡沫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实施。虽然2010年信贷规模可能会降至7.5万亿元,但还是有些偏高。“房地产业挣钱太容易,于是很多企业、个人就不愿意在自主创新或结构调整上投资,都转到了房地产上。所以要想调结构,促进自主创新,首先要让货币和房地产回归正常。”



  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1月11日当周,中国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连续14周净回笼流动性,而且货币净回笼的力度已超过了此前2008年年初时那段货币政策较为紧缩的时期;从1月7日开始,央行也开始了逐步提升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的过程,目前一年期央票的发行收益率已经在此轮调整中提升了16个基点;1月18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虽然最近央行举动频繁,但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只是动态微调,收紧在上半年是不大可能出现的。爬坡的时候没有急刹车的理由,现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尽管有通胀预期升温的问题,但稳定经济复苏的趋势可能比通胀预期升温还要重要。



  财政政策力度减弱



  对于2010年的财政政策,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1月10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上说,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重点在扩内需、调结构上下工夫,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绝对规模为建国以来之最。而2009年各级政府的财政总支出也超过7万亿元。祝宝良认为,去年财政刺激经济的力度已经很大了,从总量上看,今年财政刺激经济的力度会有所减弱,但不会一下子退出。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向本报记者分析,去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主要靠扩大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而今年危机缓解,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转为结构调整。因此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力度会有所减弱,重点主要放在在扩内需、保民生上。而因为“4万亿”的大量项目已在2009年上马,工期大多要持续两年或更长时间,因此财政上会延续2009年的基础设施投资,但增幅会放缓。



  此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政策对于出口的支持力度应有所减弱。因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中,经济增长应该是依靠内需的平衡增长,而不应是依靠在不计成本的财政政策支持下完成的外需增长。但王小广认为,财政对出口的刺激政策收回来有很多阻力,并且当前我国的出口状况还未完全恢复,因此去年的政策还会延续。



  “退出”有待观察



  随着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胀预期升温,目前对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是否会在2010年退出,充满争议。专家表示,2010年经济形势复杂,政策应以“稳”为主,而不应轻言“退出”。



  对于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的问题,吕随启给记者打了个比喻。他说,经济体就像一个病人,而政府就像一个医生,治好病后医生总要退出的,但医生何时走,取决于三种情况:病人的恢复状况;是否留下后遗症需要继续治疗;对病人前景的判断。



  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可以说到了退出的时机,但是还没有到政府敢于退出的时机。经济虽然已经开始复苏,但政府担心病情会有反复,因此不敢放手。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观察期。如果能够确定经济形势彻底好转,那么刺激政策自然会逐步退出。



  “部分经济刺激政策不但不能退出,甚至还会加强”,彭刚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到了一个转变的关口,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结构调整提上日程。2010年我国经济不仅面临反危机的问题,还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因此,即使我们走出金融危机,但有利于调结构的经济刺激政策还应继续保留。比如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对自主创新企业的鼓励;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转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的财政支持等。



  此外,张晓晶认为,如果政府的刺激政策要退出,那么必须在社会投资能够跟进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没有进只有退,经济就会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