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陈彦斌: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导向
发文时间:2015-05-21

   经济学研究使用的定量方法种类繁多,主要有均衡分析的数理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这三类方法各有特点,并无何者最优一说。目前非常流行使用定量方法进行经济学研究。例如,《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和《金融研究》1990年发表的定量分析类论文占比分别为9.8%、2.2%、3.7%和5.2%,2000年上升至46.6%、39.4%、8.7%和20.2%,2014年高达98.7%、93.4%、60.3%和99.4%。其他经济学刊物发表定量分析类论文占比亦呈现类似走势。

  经济学定量方法的优势

  定量方法有一定优势,在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肯定并坚持使用。一是有助于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有模型的经济学研究可以再现、检验和改进,从而可以讨论、质疑和批评,由此保证有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不被教条化,使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力更加旺盛。比如,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正是吸收了猛烈批判凯恩斯主义早期理论的货币主义思想和理性预期思想而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学短期分析的基准框架。假如将凯恩斯的经典著作奉为圭臬,每字每句都不可更改,那么它很可能无法获得今天的卓越地位。二是有助于抓住主要矛盾刻画复杂的现实经济。模型可以简化复杂现实问题中无关紧要的细节,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否则,经济学研究将难以理清头绪,甚至会像盲人摸象似地得出错误结论。三是有助于清晰准确表达复杂的经济理论。著名经济理论的思想都很深刻,通常也很复杂,过于复杂的理论会妨碍公众的理解与接受。恰当使用定量方法会有效增强理论表述的清晰度。比如,凯恩斯的《通论》晦涩难懂,希克斯提出了IS-LM模型,简明准确概括了《通论》的核心思想,大大降低了读者的接受难度。

   定量方法在解释中国经济问题时具有局限性

  定量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数理模型的简洁性和贴近现实性天生就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计量分析的内核是回归分析,其得到的相关关系并不等价于因果关系,这往往会催生先使用数据库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再根据结论倒推假设的伪学术论文。至于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由于人们在现实世界与在实验室中的决策行为相差较大,其所能研究的经济问题目前还比较有限。

  使用定量方法的经济学论文还存在方法导向而非问题导向的倾向。经济学论文创新可大致分为思想创新、方法创新和数据创新三类。思想创新难度一般较大,学者们倾向以方法和数据创新进行经济学研究,导致文章的思想性相对薄弱。

  定量方法存在上述天然不足,在当今中国,这些不足又被进一步放大了,这是使用定量方法的经济学论文在中国解释力较弱的核心原因。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源于西方经济实践,而不是基于中国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中国经济现象,说服力有限。相比西方而言,中国有自己的经济特点与体制特色,中国经济处在转型之中,现在又进入“新常态”,因此更加难以模型化。  

   关于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思考

  高校和严肃学术期刊要坚持学院派特色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学院派特色有三点内涵:理论性、基础性和客观性。理论性是指在问题导向前提下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性是指要多着眼于中长期基础性研究而非“短平快”研究,客观性是指学术研究要为国家和民众服务,而不是为特定利益群体服务,应像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样追求真理、坚持学术研究客观性。

  “模型有限思想无限”,以思想性见长的定性分析文章仍然重要。中国经济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转型中的中国经济问题也非常复杂,简单套用国外经济学模型很难将中国经济问题论证清楚。但是,经济学思想却是无限的,可以更多从问题本身出发,使用严密的理论逻辑推理或使用少量关键数据作论据,展开严谨的经济学研究。这样写就的文章比那些华而不实的模型文章更有价值。

(作者为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5/21/nw.D110000gmrb_20150521_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