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关雪凌:弘扬“上海精神” 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
发文时间:2018-06-11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8年6月9日至10日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成功举办,与会各方共同发表了重要声明并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期间的小规模会谈、大规模会谈以及共同会见记者时所作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各国合作和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立场,提供了许多重要建议,并总结了本次峰会的主要成果。重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在“上海精神”指引下,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的精髓颠覆并超越了国际关系领域中长期流行的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等“冷战”式思维,主张不同文明、不同制度的大小国家可以在共存共处中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繁荣。在“上海精神”即将迈入第18个年头的时刻,其在上合组织的成功实践表明,“上海精神”已逐渐具备越来越广泛的吸引力,被许多不同地区国家所推崇,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上合青岛峰会既是一次对“上海精神”成功实践的集中总结,也为未来各成员国继续在该精神指引下,共同努力,推动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二,继续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地区各国人民造福。上合青岛峰会上,各成员国一致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支持和维护经济全球化及其成果的坚定声音。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讲到,“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可否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在西方社会中兴起了一场反对开放的逆全球化思潮,影响了许多国家的内外政策。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曾在瑞士达沃斯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中国始终站在支持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立场上,不断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惠及各国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上合青岛峰会上各方发出了一致声音,决定将继续秉持互利共赢原则,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地区各国人民谋福祉,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动力。这是对中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经济全球化的主张和做法的明确肯定与支持。


第三,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同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指出,“尽管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但捍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长期以来,以某些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势力顽固坚持集团对抗的“冷战”式的过时思维,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成为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负面力量。面对这一形势,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多年来“结伴而不结盟”,加强各领域交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本地区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尤其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等“三股势力”方面,形成了以“和平使命”反恐演习为代表的许多富有成果的合作机制,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上合青岛峰会是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正式成员国后的第一次峰会,将两个南亚区域大国纳入后,上海合作组织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合作组织在诸如阿富汗问题、伊朗问题等地区重要事务方面的声音会更加强大,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的“普遍安全”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的讲话是对上合组织17年来发展的一次科学回顾与总结,并为未来五到十年乃至更长时期里,上合组织的发展及各成员间的友好合作指明了方向。


原文链接:http://news.cnr.cn/native/comment/20180611/t20180611_5242663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