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大讲堂第十三期(第7讲)| 陈享光:马克思生产方式变迁的理论与中国经济变迁的实践
发文时间:2021-08-10

陈享光:马克思生产方式变迁的理论与中国经济变迁的实践

本期政经大讲堂第七讲的主题是《马克思生产方式变迁的理论与中国经济变迁的实践》,由bat365在线官网登录陈享光教授进行讲授,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李琼副教授主持。

陈享光教授认为,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核心范畴,关于生产方式及其变迁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正确把握生产方式及其变迁的理论,搞清楚生产方式的变迁是由什么因素驱动、生产方式变迁的方式和趋势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方式变迁的理论对我国生产方式和经济变迁的实践有没有现实的解释力,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陈享光教授介绍了多年来学界对生产方式范畴的不同理解,并根据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系统梳理,指出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及其变迁的理论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马克思对生产方式的分析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一定的生产方式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生产方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之上:生产的基本要素由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和不同的社会规定性,因此相应的生产方式也就不同。这就意味着,生产方式会随着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而改变。马克思强调物质技术条件对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特别强调劳动资料在生产方式及其变迁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分析了社会条件变革的重要作用。陈享光教授详细地分析了小生产主导的生产方式到资本主义大生产主导的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认为小生产主导的生产方式之所以会被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生产方式所取代,主要原因是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生产资料、劳动者等生产的基本要素的物质存在形式和社会规定性发生了改变。

然后,陈享光教授指出,马克思对生产方式的分析不仅涉及到直接生产过程和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生产条件的问题,还涉及到了生产条件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既然是商品生产,是受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支配的生产,那么生产就不仅是直接劳动过程的问题,需要有交换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生产的一般条件。而且,社会生产也涉及到生产条件的分配问题,这种分配不仅是生产条件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而且是生产条件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生产条件的分配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应有的内容。

接着,陈享光教授对我国生产方式和经济变迁的实践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解读。他认为,解放后我国要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建立起大生产所需要的特殊生产条件和一般生产条件,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利用“剪刀差”的方式把工农业产品交换纳入国家控制的非市场渠道。通过国家控制的特殊渠道进行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国家就可以把农产品价格控制在价值以下,和把工业品价格控制在价值以上,从而把农业剩余通过国家控制的交换渠道以价格“剪刀差”的形式转移出来。为此,必须要构建特殊的制度,比如:1、构建国家基层政权组织;2、构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3、农村特殊的集体所有制和城市国有化并举。同时,陈享光教授通过对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约束的分析,指出:这种特殊的制度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如果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不能做出适应性调整,必将影响到生产条件的建设和利用。

最后,陈享光教授总结了我国经济实践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就的继承与超越。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方面继续进行特殊生产条件和一般生产条件的建设,强化物质技术的改善和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改革改善生产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属性,使得产品和生产产品的社会属性发生变革。在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甚至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不断为我国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越,比如:虽然市场化、企业化、资本化,但剩余并非完全掌握在资本家手里由资本家独立控制和支配,而是把很大部分控制在国家、或社会化的组织手里,从而得以在社会范围内分享。

陈享光教授认为,我国的经济成就虽然源于成功实现由小生产主导的生产方式到大生产主导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推进生产方式变革的中国方式和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开始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应当看到,我们还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第一,农业和乡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严重滞后于城市工业,如何快速推进农业和乡村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之同城市工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第二,绝对贫困源于落后的生产方式难以形成突破自身局限性的生产条件,绝对贫困消除后,如何解决由生产条件差异和生产方式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相对贫困问题?第三,如何适应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进行生产方式的适应性变革?对此,陈享光教授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要持续疏通生产条件的瓶颈,推动生产方式的持续转变;第二,要发掘技术基础革命性变革潜力;第三,要推进微观主体适应性变革,提升生产条件的利用能力和利用效率;第四,要完善体制和机制,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李琼副教授进行了点评。陈享光教授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系统梳理,构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并以此说明了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对生产方式变迁的决定性作用。陈享光教授揭示了马克思生产方式范畴的丰富内涵,并据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方式和经济变迁实践进行了解读,说明了我国实施超常规工业化道路、采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持续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建议。李琼副教授认为,陈享光教授的讲授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尤其是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梳理,对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框架解释分析解释社会经济问题方面,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最后,李琼副教授代表政经大讲堂和参加本次讲座的所有学员对陈享光教授的精彩授课表示衷心的感谢。